当前位置:首页>主导航>新闻中心> “美在纺大”——构建“崇真尚美”的校园文化

“美在纺大”——构建“崇真尚美”的校园文化

时间:2016/11/22 12:35:20   来源:

大学文化是一所大学的精神和灵魂,是大学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学校办学“硬实力”的不断提升,以体现精神品位和价值追求的文化软实力提升日显重要。武汉纺织大学50多年秉承“崇真尚美”校训,构建“美在纺大”的校园文化,大力培育校园文明风尚、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进一步强化校园建设的文化功能,大力推进文化建设体制、机制、载体和内容的创新,推动学校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实现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目标提供了强大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文化支持和舆论氛围。

依托特色学科,凝练校园文化精神内核

学校长江学者徐卫林,是200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得主,他发明的“高效短流程嵌入式复合纺纱技术”实现了“对传统纺纱技术革命性的突破”,使中国纺纱技术站在了世界前沿;服装学院连续16年居全国服装院校“新人奖”“育人奖”综合积分排名第一位,从2009年至今,诞生了9位全国模特及选美赛事冠军、360多名设计大赛获奖准设计师,被誉为“美丽梦工厂”。

经过长期的发展,学校立足纺织服装等传统优势特色学科,树立了“现代纺织、大纺织、超纺织”办学理念,走学科交叉研究的特色发展之路。鲜明的纺织服装特色和突出的艺术设计优势,为学校引领时尚艺术之美提供了坚实的专业基础。

建设校园文化,就需紧贴学校办学实际,解决人才培养目标上的短板,走“纺大道路”,才能发挥文化的育人作用。校党委书记、校长韦一良介绍说:“传统的培养模式导致了学生‘高分低能’现象严重,擅长于考试,缺乏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组织能力、管理能力、交际能力,企业也表示大学生不缺知识缺能力;纺大人才培养模式可以概括为‘三位一体’,即知识、能力、品格综合培养模式,以服务经济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目标,构建了满足市场需求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经过多年教育探索,学校确立了“重品格,牢基础,强实践,能创新”的人才培养目标,而构建校园文化也遵循了“育人为本、重在建设、协调发展”的原则,依托学科优势和专业特色,以品牌活动为载体,着力培育“美在纺大”的文化特色,为高素质、实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深挖办学历史,丰富校园文化科学内涵

校党委书记、校长韦一良强调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时说:“办大学就是办氛围,对一所大学来讲,大学文化特色至关重要,武汉纺织大学的文化特色就是崇真尚美、‘美在纺大’,而且还需加强文化建设。”“崇真”要求引领师生追求真理、崇尚真诚;“尚美”则要求师生要陶冶性灵、提升境界。

学科彰显时尚之美。服装学院教师张文辉、朱雯老师的作品先后亮相巴黎时装周,尽显“东方元素”,孙菊香、黄李勇、乔丹等老师先后荣获“中国十佳时装设计师”。2011年,传媒学院教师执导、纺大师生演绎完成电影《霓裳曲》,演员都是在校学生:2010年国际小姐全球大赛季军袁思怡、2009年新丝路模特大赛全国总冠军钟阳阳、2010年中国旅游小姐总冠军庞盼盼、2009年中国旅游小姐总冠军陈爱家等冠军模特悉数亮相,共同演绎了师生们执著的艺术追求、非凡的设计才华和美丽的设计人生。

创新凸显精神之美。徐卫林教授入选国家“万人计划”第一批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是湖北省属高校唯一入选者。2014年全校13人入选“楚天学者计划”,楚天学者增量省属高校第一。龚小舟博士9年钻研“三维纺织机”织出“铁布衫”。王栋教授获“第十四届中国青年科技奖”,是当年度纺织领域唯一入选人员,也是湖北省省属高校中唯一入选者。

善学传递行为之美。2010年,徐卫林教授将湖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的100万元奖金捐出来设立奖学金,他的行为完美诠释了师德美行。“淑女班”讲授传统文化、学习书法绘画、培养古典礼仪;“铁人班”要求学生“读论语”“学经典”;“成才感恩节”提醒学生励志成才,心怀感恩。

党委副书记刘在洲表示,“十三五”期间学校将重点打造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体现纺大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建好一批面向基层、服务师生的优秀校园文化阵地;选树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引领示范作用的优秀师生(群体)典型;建成一批特色鲜明、环境宜人的校园人文景观和文化设施,为学校“十三五”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文化条件。

从“服饰美”“艺术美”,到“精神美”“行为美”。美,作为人类思想和行为追求的最高境界,已经被鲜明地印在武汉纺织大学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文化传承、服务社会的旗帜上,深刻地沁入武汉纺织大学师生的骨子里。

创新活动载体,培育校园文化品牌形象

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十二五期间,各部门、二级学院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和学院特色建设了“十大校园文化品牌”等一批丰富多彩的品牌校园文化项目。纺织、服装、材料等学院多年来培育以专业素质培养为目标的科技、时尚文化节,弘扬学校工科务实、崇尚艺术的传统文化;机械、艺术、传媒等学院在毕业季建设“走廊”文化,展示学生优秀毕业作品,营造创新培养的文化氛围;绿色环保协会成立11年来,发挥环境工程专业优势,参与学术研究、开展调研实践活动,服务“两型”社会;国学经典吟诵比赛、高雅艺术进校园、传承非遗文化等传统文化活动,弘扬“中华精神”。为充分发挥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的榜样作用,党委宣传部开展了道德模范评选活动,李素悦教授和郭炜东同学同时荣获2016年上半年“洪山好人”荣誉称号。

立足学校办学实际,创新活动载体,纺大校园文化形象日益凸显。“汉绣传承”获2014年教育部全国高校“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展示项目。11月14日晚,由学校与长江人艺联合创作的大型音乐话剧《织梦》成功首演,该剧运用话剧、音乐、舞蹈、多媒体手段等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追溯我国悠久的纺织文化,演绎该校师生的日常学习生活,收到师生欢迎。

在“崇真尚美”文化氛围的浸润中,人才培养结出累累硕果。2014年以来,学校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纺织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4项;学生获得全国大学生网络虚拟运营创业专项赛一等奖、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机械产品数字化设计大赛二等奖,以及俄罗斯国际服装设计大赛金奖、全国大学生视觉设计大赛最高奖、上海国际模特大赛冠军等各类奖项。

人文素养彰显出大美精神。武汉环保大使生鸿飞在世界屋脊力行环保,同学们追随他拯救冰川。汶川地震后,纺大大学生支教实践团队在灾区服务了整整1个月,媒体进行了报道,人们记住了“人美、心美、行为美”的纺大文化。成立于2011年的纺大“蓝灯志愿团队”,长期关注、服务自闭症儿童群体,5年来共为武汉400多名自闭症儿童及其家庭提供公益服务,筹集了2.6万元善款,2016年2月,“蓝灯行动”公益志愿服务项目入选全国志愿服务“四个100”,被评为“最佳志愿服务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