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主导航>新闻中心> 阶梯式培养助推教师精彩“蝶变”

阶梯式培养助推教师精彩“蝶变”

时间:2015/9/21 14:14:58   来源:

  近年来,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颁布与实施,尤其是《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出台,让“专业发展”成为业界热词。为此,我们将教师专业发展作为一项系统工程,特别是针对有着不同需要的教师群体,加强顶层设计,进行合理规划。根据不同入职阶段的教师,有针对性地设定各阶段的发展目标,畅通发展渠道,构建发展平台,营造尊重、理解、沟通、信任、和谐的成长氛围,帮助教师实现精彩“蝶变”。

加强顶层设计,规划教师专业发展

对于适应期(入职1—3年)的教师,幼儿园会为她们安排一位老教师,开展师徒结对,进行跟班实践的传帮带,并以“问题即资源”的理念,定期组织开展新教师主题座谈交流,把问题提出来,由众多老教师进行经验的传授与分享,帮助其答疑解惑。在新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当中,幼儿园还会根据教师本人提出的《岗位提升计划》,选派专业教师帮助其完善业务短板,积极搭建帮助其调适并支持其专业发展的互助平台。与此同时,我们还依据《幼教处新教师三年培养计划》,定期组织新教师参加岗前培训、岗位职责培训、专业知识培训、幼教文化理念培训、职业素养培训、专业技能培训等一系列培训,培养教师必备的职业态度和能力,处园两级形成合力帮助新教师顺利度过入职焦虑期。

针对成长期(入职4-7年)的教师,我们在帮助其制定职业规划设计,引领其进行自我优劣势分析、问题剖析、发展目标设计的同时,还通过开展针对性强的专业培训和创设岗位技能提升平台的方式,帮助他们提高一日生活教育与保育、环境创设、游戏指导、教育活动计划制定与实施、观察与评价、家长工作等全方位的专业能力。我们承办“包钢幼儿教师职业技能竞赛”,举办“教坛新秀评选”“学科带头人评选”等评比活动,健全完善的考核管理机制,为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的全方面发展搭建了成长成才的通道。

在教师专业化发展中,骨干期(入职8—10年)是第三个培养阶段。我们在帮助教师制定职业规划设计的同时,重点为骨干期教师自主发展创造良好的、自主的发展环境。在培训上,做到“四个结合”,即集中培训与分散指导相结合,理论学习与教育实践相结合,教育教学与课题研究相结合,业务指导与个人教育品格相结合,同时加大选派骨干教师外出培训和研讨的力度,重视骨干教师的个体差异,培育其独特的教育教学风格。各幼儿园也给骨干期教师加任务、压担子,让其承担“一对一”师带徒任务,并定期进行课程展示交流,开展课题教研等活动,使骨干教师结合自己专长,术有专攻,形成自己的教育风格。

针对第四个阶段名师期教师(入职10年以上)的培养,我们指导名师量身制定专业发展规划,引领其不断设定新的目标,制定个性化规划,激发其终身学习和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成立“名师工作室”,举办“名师论坛”,组建研究团队,引领“名师工作室”团队开展有实效性的研究,使名师发挥核心带动作用。“月课程索引”及“日教学单”就是我们“名师工作室”自主研发的成果之一。同时建设与其相匹配的教学资源库,包括463个微型课程资源、712个领域课程资源及260个手指游戏等内容,为全处5000余名幼儿提供了生动的教育范本。

我们还通过全方位、立体式宣传渠道,推介名师的教育教学与研究成果,搭建平台帮助名师走出去助学带教,提升名师品牌影响力,满足教师多方面的精神需求,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

增强职业认同,提升职业幸福感

为了不断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我们有针对性地对不同时期的教师采取不同的策略,在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的同时,在人文环境的创设和营造上也下足了功夫。

首先,健全幼儿园管理机制,创造关怀教师的“家文化”。面对幼儿园女性占多数的这一特殊情况,打造形成一种“家文化”,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保障幼儿教师的权利和利益,不断改善教师待遇,定期征集教师的合理化建议,对教师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积极给予解决或答复;打造一个“暖心小屋”,常备一些生活用品、女性用品、医药用品、健身器材、图书等,给教师一个放松心情的场所;关心教师的生活和家庭,做到“四必探望”,即教师生病必探望,家中老人去世必探望,教师生育必探望,子女上大学必探望。同时,帮助化解教师工作和生活中的小矛盾,把温暖送到教师的心坎上。

其次,增强教师的职业认同感,打造幼儿园的“爱与责任文化”。幼儿教育是一项需要激情和爱的活动,是一项需要参与者全情投入的活动。没有教师对幼儿教育事业发自内心的热爱与肯定,就不会有真正的幼儿教育。因此,幼儿园要积极打造一种“爱与责任文化”,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营造积极和谐的家园共育氛围,保障教师在幼儿园中有尊严的、体面的劳动;引领教师不断发掘职业的美,把幼儿教育工作视为值得追求和体现自身价值的事业;给教师提供丰富多彩的工作环境和活动,创造教师自我实现和自我展示的机会;规范岗位流程和幼儿园各项制度,使流程和制度的执行成为一种内在需要,融入到工作中。

再其次,营造幼儿园的“感恩文化”,不断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在成就教师幸福感中,除了幼儿园给教师提供一定物质保障外,教师自身成功的教育实践活动以及个人的幸福观也尤为重要。因为人是自己幸福的设计者,幸福是个人的主观感受,我们引领教师从自己的劳动成果——幼儿的成长中获得幸福感。正如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撼动另一颗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颗心灵唤醒另一颗心灵。”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对幼儿心存感恩,正是在与幼儿的互动中,教师的生命才具有了更多的意义。许多教师都曾经有过被幼儿感动这样的经历,当教师心怀感恩之情,面对幼儿和家长,面对身边的同事和领导,教师的工作就不仅仅是一份职业,而是在用自己的生命点燃或创造幼儿的生命,创造幼儿美好幸福的童年。当教师感受到幼儿的成长,感受到自己职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时,教师就会由衷地生发出幸福感。

(作者系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包钢幼教管理处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