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主导航>新闻中心> 大学生,如何从“找饭碗”到“造饭碗”?

大学生,如何从“找饭碗”到“造饭碗”?

时间:2015/7/18 13:12:46   来源:

   创新创业,是年轻人中最时尚的“热词”之一。从世界范围看,由具有较高知识水平的大学生创办的新兴中小企业,越来越成为新增工作岗位的提供者、财富的创造者和创新的发起者。因此,大学生创新创业,不仅可以从“找饭碗”到“造饭碗”,实现自己的青春梦想、缓解就业压力,更可以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新的增长动力。

“只有亲身实践,才能真正学会创新创业”

发起国际大学生物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的北京大学教授张海霞,对这样一件事印象深刻:

那是2007年,她兴冲冲地把自己学习核心高科技的学生推荐给一个企业,原以为这家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企业做的是核心高科技,双方对口,会一拍即合。没想到,企业老总明确拒绝了她:“不行,我不要这样的学生。”张海霞忙问为什么,这位老总解释说:“咱们的学生普遍存在一个很严重的问题,说得多过做的,动手能力远远差于理论考试的能力。”

实践能力差,是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诟病。这件事让张海霞感触很深,“创新创业是每个学生、每个老师都应该特别关注和非常尽心尽力的事。”由此,她发起了“国际大学生物联网创新创业大赛”,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并亲手完成它。

创新创业怎么学?有专家指出,学习创新创业就像学游泳,站在岸上学理论,哪怕成绩再好,也不可能真正学会,得“扔下水”,在实践中学。

“千城过户”是一家致力于车辆过户转籍服务的公司,其创始人、华东理工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张超的创业之路,就不是从书本到书本的“纸上谈兵”,而是在一家勤工助学超市“起家”的。“从学长手里接手的时候,超市一个月的营业额是13万,我们经营一年以后一个月达到了32万,翻了一番还多。”张超骄傲地说。正是在这里,他得到了锻炼,为后来的创业打下了坚实基础。

现在,越来越多的高校设置课程体系,搭建实践平台,机会就在眼前,大学生更应该把课程学活学透,把平台用足用好。天津大学精仪学院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大三女生程沁蕊,就把课堂上的创新创业知识变成了活生生的项目。她和宿舍的同学设计了“基于GSM通讯的智能车锁”,“学院鼓励我们创新创业,我们就想利用专业知识,设计一款智能车锁,来解决实际问题”。

天津工业大学2015级毕业生吴优,在校期间学习过企业的新型融资渠道、融资发展方向及面临的问题,并在企业实习中经受了实战训练。从那时起,创业的种子就在他心中萌生。经过几年准备,吴优没有像大多数大学生一样满足于找份稳定工作,而是与好友一起创立了公司,以日本料理店为起点,开启了创业之旅。

“以前我总觉得乔布斯、比尔·盖茨这些人都是神,可是现在我知道,我一样能行。”在国际大学生物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中,一位参赛学生深有感慨,“只有亲身实践,才能知道创新创业是什么,才能真正学会创新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