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主导航>新闻中心> 教育规划纲要实施五周年中期评估背后的故事

教育规划纲要实施五周年中期评估背后的故事

时间:2015/12/11 16:51:49   来源:

让事实和数据说话

——教育规划纲要实施五周年中期评估背后的故事

  “我国教育事业总体发展水平进入世界中上行列。”在今天上午举行的第8场教育规划纲要实施5周年新闻发布会上,代表评估组发布教育规划纲要贯彻落实情况总体评估报告的上海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张珏的背后,是受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委托,由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与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华东师范大学、湖北教育科学研究院共同组成的联合评估组。 

  对教育规划纲要5年的实施情况进行总体评估,显然不是个轻松的差事。张珏介绍说,评估组接到委托后,专门设计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情况调查问卷,对31个省份开展问卷调查,深入了解各地具体落实情况。同时,评估组安排大量人力,依托大量系统数据支撑展开统计分析,紧紧围绕教育发展和人力资源开发进行国际比较,并通过多种方式,与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有关人员、教育领域专家学者、师生和家长等各方面进行座谈交流,评估工作前后历时大半年时间。 

  对于首次参与如此大规模第三方评估的评估组来说,评估是工作,更是责任和使命。透过评估报告,客观、理性地评价教育规划纲要实施的第一个5年,关乎教育改革发展的演进脉络。 

  “中国残联接到第三方评估任务后,在一个星期内就成立了评估组,制定了评估方案。在评估组人员构成上,我们不仅网罗了当今中国特殊教育领域顶级高校的专家学者,为了突出代表性,我们还邀请了中国残联所属5个专门协会参与评估。”特殊教育专题评估组组长、中国残联副理事长程凯说。

  根据全国各地经济与教育发展水平,特殊教育专题评估组选取了浙江、福建、河南、四川和陕西5个省进行取样。通过相关文献分析、实地考察以及深入访谈等方法,全面了解了教育规划纲要实施以来全国各地特殊教育的发展实际情况。 

  为保证评估报告的质量,特殊教育评估报告撰写团队,在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党委书记汪海萍教授的带领下,一丝不苟,对每一个数据都认真核对,注明来源。

  用数据和事实说话,成为此次评估的鲜明特征。为了完成义务教育的专题评估,评估组深入一线作了大量的实地调研,对苏、鲁、鄂、湘、川、渝等14个省(市、区)、82个县(市、区)、546所中小学校的数据进行了测量分析,获得大量学校层面的量化数据。 

  “除此之外,我们实施评估的数据还来自国家已经公开的教育统计数据,以及《中国义务教育发展报告(2012-2014)》的实证调查数据。这一部分数据的收集历时4年,共有900余名师生分赴全国28个省份,在7000多所中小学校开展个案访谈与问卷调查,共计回收十万余份有效问卷。”义务教育专题评估组成员、西南大学基础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助理杨欣表示,评估中的关键数据,他们经过了“计算—讨论—复查—再计算”的循环。 

  从14万字的初稿,到4万字的修改稿,再到最终精炼成2.8万字的提交稿,义务教育第三方评估报告凝聚了西南大学评估组太多的智慧与汗水。 

  杨欣说,整个报告的出炉,历时近8个月,从初稿到定稿,先后易稿近40余次。其间,召开课题组内部讨论会近50次,咨询专家约80人,咨询教育行政人员近30人,集中诊断2次。

  “为什么让我们做,就是要讲真话、实话,不能讲空话,一定要用数据和事实说话,没有揣测。整个第三方评估都是这么要求的。”杨欣说出了参与此次教育规划纲要实施5周年第三方评估的心声,客观、公正,用事实和数据说话,观点独立,发现问题并提出可行性建议,在很多参与评估成员心中,早已留下深深的印记。